暑假,是网络电信诈骗的高发期。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,往往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。本期,我们一起来看看骗子的常用诈骗手法以及应对方法,知己知彼,谨防被骗。
01
电话手表诈骗
近日,警方成功破获多起专门针对学生的电话卡盗窃案,被盗电话卡竟被用于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。
经查,犯罪嫌疑人多在小区周边活动,以“手机没电”或“借用导航”为借口,向学生“借用”电话手表。得手后迅速拆解,盗取其中的电话SIM卡,并立即转交上线。部分被盗电话卡当天即被用于实施电信诈骗,导致相关号码被通信运营商冻结。

警方提醒
各位家长要提高警惕,告知孩子不要轻易将手机、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拨打,谨防电话卡被“偷梁换柱”。
如果电话卡被盗、被抢,家长应该及时挂失、注销被盗手机卡,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。
02
网络游戏类诈骗

游戏币、游戏点卡虚假充值
学生陈某想低价购买某游戏点券,便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寻找卖家,根据卖家发布的信息添加了指定客服,随后被引导至所谓的“游戏交易平台”购买,被骗2000元。
游戏账号、装备虚假交易
学生曹某在游戏过程中收到一条好友申请,对方称看上了曹某的游戏账号,愿意出高价购买。在游戏里谈妥价格后,对方发来一个陌生的交易平台链接,要求在链接里挂号出售进行交易。
几分钟后,对方称已经完成购买,让曹某去提现。可是平台客服却称其填写的资料错误,导致游戏账号被冻结,需要曹某充值2000元才能解封,曹同学随即使用支付宝进行转账。
升级代练游戏账号
学生吴某在玩游戏时,游戏内一网友称可以免费代练,使游戏账号尽快升级。吴某便将自己的游戏账号、密码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告知对方,让对方帮助升级。
次日,当吴某尝试登录自己账号,查看升级情况时,却被告知密码错误,无法登录。吴某向对方询问情况,对方称如果想要回账号,需要支付200元,迫于无奈吴某将钱转账给对方。
之后 ,对方又找借口要求再次支付100元才将账号归还,吴某将钱再次转给对方。然而,对方却玩起了“消失”,不再回复吴某,察觉自己被骗后,吴某向警方报警求助。
警方提醒
不要轻信“低价充值”、“高价收购”、“游戏代练”,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游戏账号交易,很多所谓的“交易平台”都是诈骗分子制造的虚假网站。
玩游戏时避免沉迷,增强防范意识,假如遇到上述情况,可以先在网上搜索,就会发现类似的骗局早已有人举报揭露。
03
刷单类诈骗

套路解析
第一步
骗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,以“足不出户赚取高额佣金”或“免费赠送礼物”为诱饵,引诱受害人进入刷单兼职群;
第二步
骗子在群里发布简单任务,如点赞、撰写好评、下载App并实名验证等,受害人完成所谓的任务后,骗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,用来骗取受害人信任。
第三步
完成几个简单任务后,骗子引诱被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“进阶任务”。以“充值越多、抢单越多、返利越多”为诱饵,骗取受害人在刷单App中垫资充值,实际是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。
第四步
当受害人完成“进阶任务”想要提现时,骗子会以“任务未完成”、“卡单”、“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”等各种借口,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,甚至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,进而骗取更多资金。一旦受害人识破骗局,诈骗分子就切断一切联系。
警方提醒
不要轻信网上的刷单广告,也不要轻易点击或扫取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,小心假客服用专业术语和“贴心”服务骗取信任。
发现自己被骗后,应及时拨打110报警,同时要注意保留证据,如银行转账记录、通讯记录、聊天记录等。
04
虚假交易演唱会门票诈骗

套路解析
骗子通常事先潜伏在微信、QQ等社交软件群里,发布门票信息。有人上钩后,通常有两种诈骗方式:
一是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受害人通过网站付款,大部分受害人认为平台付款安全有保障,直接付款,不曾想进入的却是钓鱼网站。
二是告诉受害人需要先付定金后发货,收到门票后再付尾款。交易流程貌似毫无问题,但受害人收到的门票极有可能是伪造的高仿门票。
警方提醒
买演唱会、音乐剧等各类门票时,一定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购买,不轻易相信没有保障的私人购票渠道。
不点击陌生链接,不扫不明二维码,谨防个人信息被盗,谨慎向陌生人转账汇款。
凡是以各种理由要求反复付款,退款还要交保证金的,统统都是骗子。
最怕骗子突然的关心,最怕突然跌落的陷阱。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,保持头脑清醒,一起度过一个安全、快乐的暑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