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
游泳溺水身亡事故时有发生
通过游泳、玩水来降温消暑的同时
请务必提高警惕
以下预防溺水安全提醒
要牢记在心。
1、远离危险水域 拒绝“野泳”
溺水事故中,野外非正规水域(如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、废弃矿坑等)是主要风险源,其隐藏的危险远超想象:
*水下地形复杂:
可能存在暗礁、淤泥、水草缠绕,一旦陷入难以挣脱;
*水温温差大:
岸边水温较高,深水处温度骤降,易引发腿部抽筋;
*水流不稳定:
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有暗流、漩涡,瞬间将人卷走;
*环境隐蔽:
野外水域缺乏救援设施,发生意外时难以被及时发现,救援难度极大。

请务必做到:
❌不私自到野外水域游泳、戏水、钓鱼;
❌不结伴在危险水域周边玩耍、打闹;
❌即使水性好,也坚决拒绝 “野泳”。
2、场所正规 准备充分
做好防护,遵守规则若选择去游泳馆等正规场所游泳,需注意以下事项:
*提前评估身体状态:
感冒、发烧、疲劳、空腹或饱腹时不宜游泳;有心脏病、癫痫等疾病者,严禁游泳。
*做好热身准备:
下水前通过拉伸、慢跑等方式活动四肢,避免因水温刺激导致肌肉抽筋。
*遵守场所规定:
不在泳池内追逐打闹、潜水、跳水(尤其是浅水区,可能导致颈椎受伤);不嬉戏按压他人头部入水,避免窒息风险。
*保持安全意识:
游泳时尽量与他人结伴,不独自前往深水区;若体力不支或感觉不适,立即停止游泳并向救生员求助。

3、保持冷静 科学自救
若不慎落入水中,切勿惊慌挣扎(剧烈挣扎会加速体力消耗,导致下沉更快),可尝试以下自救方法:
*保持身体漂浮:
尽量放松身体,让头部后仰,口鼻露出水面,缓慢呼吸;若有条件,可抓住身边漂浮物(如木板、塑料瓶等).
*应对抽筋:
若腿部抽筋,立即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脚趾,用力向自身方向拉,同时用另一只手向下压膝盖,帮助伸直腿部;缓解后尽快向岸边移动。
*大声呼救:
在保持体力的前提下,向周围大声呼喊“救命”,吸引他人注意。

4、他人遇险 智慧救援
遇到他人溺水时,避免盲目施救。“优先保护自身安全,不盲目下水”是第一原则,正确做法如下:
*立即呼救:
大声呼喊周围人群帮忙,同时拨打 110 (报警)、120(急救),清晰说明溺水地点(如 XX 河流、 XX 桥段、X X小区附近池塘等)。
*借助工具救援:
在岸边寻找可利用的救援工具,如长竹竿、绳子、衣物连接成的布条、救生圈、泡沫板等,将一端抛给溺水者,让其抓住后将其拉向岸边。
*不做“无畏牺牲”:
切勿因一时冲动独自下水救人(即使会游泳,也可能因溺水者的剧烈挣扎被拖拽下沉);若现场无救援工具,可在岸边指引溺水者保持漂浮等待专业人员到来。

5、责任与监督
责任与监督,共同筑牢安全防线。
*同学之间:
若发现身边有人计划去野外水域游泳,应及时劝阻;结伴出行时,相互提醒远离危险水域。
*特殊情况:
暴雨过后,部分低洼地带可能形成积水坑,或河流、水库水位上涨,需格外注意避开;
外出旅游时,同样要警惕陌生水域风险。

生命只有一次
溺水事故的代价往往无法挽回
时刻将“防溺水”安全意识刻在心里
不仅保护好自己
也提醒身边人
让我们共同努力
远离危险水域
平安度过每一天!